宝宝起名网> 民俗百科> 民俗风俗 > 惊蛰时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惊蛰时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 宝宝起名网

宝宝起名网

惊蛰时节有哪些风俗

1、祭白虎是惊蛰的特色活动,白虎在民间传说里除了是守护一方的神兽,也掌管着中国的民间的口舌、是非。

2、惊蛰吃梨是民间流行的习俗,因为“梨”与“离”谐音,有远离的意思。惊蛰又是昆虫苏醒的时候,农民在这天吃梨据说可以让虫害远离庄稼。

3、打小人也是惊蛰的习俗,以前大家相信一些不干净的东西都是和昆虫一样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一开始大家是拿着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驱赶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后来就发展成木拖鞋拍打纸公仔,称为“打小人”。

4、吃烙饼是山东的习俗,在惊蛰的时候人们用粮食烙饼,祈祷今年的粮食可以丰收。

5、祭雷神 蒙鼓皮: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节气为何要打小人

华人社会,向来都有拜虎爷或打小人的仪式。古代以夏历计算,流传下来的二十四个节气,惊蛰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在农历二月建卯为惊蛰节,当日阴气日盛,天地阴阳之气相冲动,渐寒穿转暖之间,春雷震响,激荡的春雷隆隆地把蜇伏眠的昆虫动物惊醒,所以称为惊蛰日,此节为白虎开口日,即拜虎爷求财日。

惊蛰日拜白虎,要用到肥肥腻腻的猪肉、鸭蛋。首先将猪肉和鸭蛋堆塞进虎像的血盆大口之中,将它喂饱,使其不得害人。打小人时用鞋子大力拍打纸扎小人,以免牛鬼蛇神坐大,搞风搞雨,宜化解凶煞。拜虎爷还有另外一个用意——若想财源顺利,应用鱿鱼、豆腐以及鸡蛋等祭拜品。每逢初七、十七、廿七日拜虎爷,可求得财源滚滚。过去人们祭过白虎,打过小人后,还要撒芝麻、绿豆和茶叶,表示把四方小人驱走。

惊蛰节气的特点

1、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2、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3、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惊蛰的来历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养生防病方法

1、踏青防过敏

如果要去郊游踏青的话,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容易花粉过敏的人,最好能了解自己对什么花过敏,主动避开过敏原。花粉过敏的人,出门可以备有咪唑斯汀、氯雷他安、赛康啶、西替利嗪等药片。

2、注意保胃护肠

“惊蛰春雷惊百虫。”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人们更应该注意保“胃”护“肠”,预防肠胃疾病。最好不要吃过夜的食物,如果有过夜的食物,应热透才吃。家里应该备一些肠胃疾病的药物。

3、防流行性疾病

惊蛰过后,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等。这时候,最好饮食有度,注意家庭、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开窗。体弱多病者,特别是小孩,最好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4、感冒易发多

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这时候,气温回升较快,春意渐浓,但仍然时不时有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此,这时节,人们更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