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惊蛰节气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也形成了许多的文化,那么惊蛰节气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惊蛰节气有什么特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国每个地方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是一样的,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之前之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方的气候规律是完全吻合的。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斗指丁时就是惊蛰节气了这一天,惊蛰真实的一种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时节的时候,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民谚云:“春惊雷响,万物长”以及“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等等,这些均就是惊蛰节气了节气的最基本特点。
说到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大家都称之为“惊蛰”,其实惊蛰节气也是有别称的。在古代,惊蛰又被称为“启蛰”,像如今的日本,依然用“启蛰”这个名称。那么,为什么惊蛰有这样一个别称呢?
在汉朝,汉景帝的讳是“启”,为了避讳,将“启”改成了意思相近的“惊”。除了名称的变化外,当时的惊蛰与雨水节气的顺序被置换过,谷雨和清明的顺序也被换过。汉初以前,节气的顺序是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和清明,而到了汉景帝时期,就变成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也就是我们如今的顺序。
虽然到了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经没有必要了,但是大家叫“惊蛰”叫习惯了,因此“惊蛰”这个词就延续了下来。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百花盛开。随着气温的回升,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也开始生长繁殖。因此,春季是疾病高发的季节。惊蛰前后,我们养生的关键就是做好防病工作,尤其是少年儿童、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群。那么,我们应该预防哪些疾病呢?
首先春季是流行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比如说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等。其次,惊蛰前后,像哮喘之类的慢性病也很容易复发。除此之外,风湿病和肾结石也特别容易在春季发作。
要想预防春季高发疾病,首先我们要清淡饮食,不要吃过咸的食物,同时要注重饮食均衡。其次,要适当接种疫苗,平时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后,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静心养气,以防旧病复发。
惊蛰在历史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据说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一直到今天的生活之中。
惊蛰真实的一种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有一个好身体。惊蛰时节的时候,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因为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的时候,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最基本特点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每个地方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方的自然节律是完全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