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名网> 民俗百科> 民俗风俗 > 寒食节禁火清明节钻新火是什么意思

寒食节禁火清明节钻新火是什么意思

| 宝宝起名网

古代寒食节禁火时间至少长达一个月,最长的时间还达到了105天。而寒食节禁火,清明节则钻新火!今天小编整理了寒食节禁火清明节钻新火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起名网

寒食节禁火清明节钻新火是什么意思

寒食节禁火,意味着旧火熄灭。旧火熄灭后,人们就要钻新火,让火重生。

寒食节禁火清明节钻新火的说法

寒食节禁火,而清明节要钻新火。寒食节和清明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在经历了寒食节的禁火之后,为什么又要在清明节钻新火呢?其实,正是因为寒食节要禁火,所以清明节才要钻新火。

在古代,火对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自然元素。一方面,火可以帮助人们煮熟食物,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火也是非常可怕的。它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让人们经历死亡和失去亲人的痛苦。

因此,古代的人们对火这个自然元素是又爱又怕。但同时,火在人们的心中还意味着光明和希望,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到人们对火的重视和敬畏。

在中医学中,心为君主之官。也就是说,心脏是其他脏器的统领。我们听说过很多割肝脏、割肺脏的医学案例,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割心脏的。

这是因为,心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脏器。而从五行所属来看,心脏属于火脏,这恰恰意味着火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在清明时期生新火,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

随着旧火熄灭,古代的人们希望去年这一年的病痛、灾难都可以随着旧火的熄灭而远离自己和亲人。而随着新火的出现,人们又重新燃起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在我国古代,钻新火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的民间习俗。

在很多文人的诗篇中,都体现了士大夫阶层同样也对新火十分着迷。就连在皇宫中,也存在着钻新火的习俗。

据文献记载,在唐朝时期,人们对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热情到达了鼎盛时期。在唐朝,寒食节普遍都是禁火三天。

在第三天的时候,宫中会举行钻新火的仪式。钻新火用的树枝也十分讲究,要专门用榆柳木,钻取新火后就将新火赐给百官。

连统治阶级都对寒食节和清明节如此重视,就更不要提民间了。

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上行下效,皇宫里流行什么,民间也会流行什么。不仅如此,唐朝的许多诗人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新火情结。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寒食节的特点

1、节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3、文化内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5、流传地域广。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