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节日也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演变过程。
专家表示,大约在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过“二月二”,只不过最初“二月二”和“龙抬头”还没有太大关系,其习俗主要是挑菜、踏青等。
等到南宋时期,出现了有关“龙抬头”的记载,如“今朝二月二,暂放龙抬头”。元代《析津志》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在明清时期记载岁时节日的典籍中,“二月二日龙抬头”的说法更为明确一些。如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
从节日内涵以及习俗上来看,自古以来人们便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阳气生发,万物复苏
在农业上,“龙抬头”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专家举例,比如“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复苏,接下来的一个节气就是惊蛰,古人认为,龙是百虫之长,它得先醒来,到了惊蛰,才能春雷乍动、唤醒万物。
当然,有些害虫醒来后,有可能会危害人或者庄稼。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熏虫”,将害虫提前消灭掉。
古人认为“二月二”迎来青龙,龙主管着下雨,此后雨水也就越来越多了,适合耕种的季节就此到来。恰如民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南方此时有祭祀社神的习俗,祭祀社神继承的是传统“春社”的习俗,春天是耕种的开始,人们祭祀土地神,希望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专家认为,北方比较缺水,古人认为龙主管降雨,所以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对龙的崇拜更高一些,而南方雨水比较充足,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更高一些。
所以,同样都是过“二月二”,北方地区的习俗大多是将饮食、舞龙等习俗与“龙”结合起来,希望多下雨;南方地区则是“土地崇拜”,会有祭社神等种种习俗。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渐次展开。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
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剪头发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重要习俗,寓意新的一年吉祥、鸿运当头。 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春节过去后的第一个节日,中国人讲究讨彩头,对于头部也是非常之重视,因此民间有龙抬头去理发,以求鸿运当头、新的一年运气、福气满满的诉求,寄托吉祥、美好的寓意。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
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出生的孩子命运是非常不错的,性格和脾气也是很好的。为人性情温良,诚实守信。为人谦逊,善良质朴,容易取得成功,但不能过于心急,否则会让你经历失败,要借机随机行事,才能保证万事安然。青年时比较辛苦,中年后开始发达,四十岁后,终年利路享通,是虎假半真之命。如诗所述:平生良善自有持,衣禄增荣盛有余。钱财家业中年好,贵人提拔上云梯。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有诸多的传说。其中一则传说解释说:东海龙王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生于二月初二。有一天,小龙女悄悄溜出龙宫来到人间,正赶上人间大旱,草木都干枯了。龙女见此情景,顿生怜悯之心。于是她从随身带的锦囊里取出一把红豆,向田里一撒,天空中立刻浓云密布,电闪雷鸣,下 起了大雨。雨后,方圆几百里的庄稼全都长得绿油油的。龙王得知此事后非常恼怒,认为龙女私自降雨,大逆不道,便将龙女逐出龙宫,永不相认。龙母非常思念女儿,每到小龙女生日二月初二这一天,她总要浮出水面,抬头眺 望,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变成了大雨,于是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上一篇:春节拜年的礼仪规矩有哪些
下一篇:拜年礼仪礼节十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