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由来与习俗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习俗:
1.贺冬: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中规定,立冬之日,朝廷要放假,皇后亲诣皇帝,称“贺冬”;郡县乡村皆要举行贺冬宴会,官员要奉行贺礼并互相宴请。
2.补冬:立冬补冬,在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这意味着立冬是一年中最需要进补的时候,大闸蟹、鸡肉、羊肉、鸭肉、鱼肉成为人们补冬的主要食物。
3.祭祖、祭神:在闽台民间信仰中,立冬是秋冬之交的界日,又称“交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在台湾岛,逢立冬必吃姜母鸭,“姜母”是今台南官田的关庙地区,因为这里最早使用“姜母”为庙名。由此,南台湾逐渐形成了“姜母鸭”文化。
4.调神:古时立冬日,天子要亲自出京,前往祈谷坛祭祀仓帝,名为“冬祭”。历代皇帝都会举行郊祭和祈祷丰年的活动,如唐朝诗人李白《立冬》中所说的“孟冬十日朔,秋气未全除。玄蝉声未断,寒鸟舞还迟。”在这一天,皇宫上下也要进行一些活动来调适神气、祛病延年。
上一篇:中国过年的习俗寓意[完整版]
下一篇:过年不用贴对联的习俗(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