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名网> 民俗百科> 传统文化 > 填仓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填仓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宝宝起名网

宝宝起名网

填仓节的来历和风俗

历史渊源:填仓节的具体起源时间并不统一,但普遍认为起源于汉代。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西汉时期的淳于衍曾任粮仓官,因正直而被陷害,最终被赦免,因此后人设立了正月二十五日为天仓节。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一位在饥荒时期放粮救助民众的仓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填仓节与女娲补天的故事相关联,但在现代更常见的解释是基于对仓官的纪念。

节日习俗:填仓节的重要习俗包括:

祭祀仓神:人们会在特定的日子,如正月二十五,进行祭祀仓官的活动,以祈求来年的粮食丰收。

添仓仪式:家庭和个人会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细炭灰或草木灰撒出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入谷物,象征着五谷丰登。

喜进厌出:在这天,人们遵循“喜进厌出”的原则,不向外借东西,同时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要放置煤炭以镇宅。

食品制作:有些地方的居民会在填仓节这天制作特别的食品,如春饼、煎饼和饺子,并将它们投入粮仓中,名为“添仓”。

照明习俗:晚间,人们会点亮灯笼、蜡烛或其他形式的灯光,用以祀祭仓神。

地区差异:虽然填仓节在中国多个地区都有所体现,但其具体的风俗细节在不同地区有所区别。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