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名网> 民俗百科> 百科知识 > 正月十五送灯送一个还是一对比较好

正月十五送灯送一个还是一对比较好

| 宝宝起名网

宝宝起名网

正月十五送灯送一个还是一对

正月十五送灯送几盏好要依据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来看,一般大多数地区是一座坟上一盏就好了。送灯时间也要依据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来看,一般太阳落山后好些。所以正月十五送灯祭祖一般是送一盏灯。

正月十五送灯是什么意思?

正月十五送灯是在元宵节那天晚上,天将黑时,都要去给祖上送灯,就在祖上安息的地方,让他们也有感受到亲人的问候和温暖。具体就是在自己失去亲人的坟上,用纸将一根点燃的蜡烛围住,让蜡烛自己燃烧,然后放炮烧纸,并磕头。现代科技进步,许多人就直接买电池带的小电灯送灯。

正月十五送灯祭祖讲究

在元宵节送灯的时候,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所以送灯祭祖一定要记得带火柴。

正月十五送灯的由来故事

正月十五,据说给已故的亲人送灯笼的习俗始于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元宵节去找他母亲的坟,没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坟前那盏没灭的灯,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所以每年正月十五,百姓都会给逝去的亲人送灯笼。

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是三点半前结束。团圆饭这么早结束有两个原因:有句话叫“十五饭后,去做庄稼。”意思是,一吃完十五的饭,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要过去了,该下地干活了,或者去上班了。另一个原因是,十五团圆饭后,我要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笼。于是,我记得小时候大人提前准备了锯末、蜡烛、鞭炮、纸钱等纪念用品。吃过团圆饭,天一黑就去墓地送灯祭奠亲人。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什么习俗活动?

元宵节风俗: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迎紫姑、放烟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1、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2、踩高跷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3、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舞狮子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5、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6、游龙灯

两千多年的龙灯史,演绎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积累的丰富的耍龙灯技巧,孕育着一代代舞龙人。每到春节元宵节时,龙灯在广场上狂舞,气势十分壮观。

7、迎紫姑

迎紫姑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