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血液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人姓氏的传承从未中断过,那么,宁姓是怎么来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广西宁姓起源和历史,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广西宁姓起源和历史
源流一
春秋时卫大夫宁俞之后。
源流二
误传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襄公曾孙是“秦宪公”。1978年1月,在宝鸡县杨家沟太公庙出土的秦器中,有秦公钟和秦公鎛各一套,从拓文字形看,名显是“宪公”,而决非“寜公”(见《文物》1978年第11期)。既然没有“秦宁公”之说,“甯氏源于秦宁公”这纯属以讹传讹两千多年的误传,应予废止,目前也尚未发现源自嬴姓甯氏族谱。
源流三
出自后周柴荣之五子曹王嫡后柴熙让;柴熙让原名柴祖训,出生于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第五子,柴守礼之孙、柴友之曾孙、柴成诏之玄孙,祖籍古称河北邢州龙冈县。
后周显德六年六月即(公元959年6月)与其兄柴宗训即周恭帝同时受封,祖训先封为左骁卫上将军,接着又封为燕国公;同年八月周世宗柴荣病逝,其兄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恭帝又封其弟柴祖训为曹王,受封曹王后祖训移居至古称河南洛阳彰善里之地隐居,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篡位自封皇帝后赐柴祖训名为熙让,从此又称柴熙让。
宁姓发源于春秋时卫国之宁邑,得姓不久,便风光显赫,见诸史册者有宁俞(宁武子)及其子宁相,宁殖(宁惠子)及其子宁喜(宁悼子),宁速(宁庄子)等均为卫大夫,另有被放逐于秦的卫国大夫宁跪,这样宁跪子孙和秦宁公之支庶便在陕西相融合,另宁戚仕于齐,子孙便落籍山东。
战国时,有周威王师、赵国中牟(今属河南)人宁越,秦时有魏(今河北临漳)人宁昌,东阳(今安徽天长)人宁君,西汉时有东平亢父(今山东济宁)人宁寿,南阳穰(今河南邓州)人宁成,东汉有朝歌(今河南淇县)人宁季,广汉(今属四川)人宁叔。这些史实表明,在两汉时宁姓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黄河中下游省份,并有进入安徽、四川等南方省份者。魏晋南北朝时,宁姓曾繁盛于今山东济南一带,故后世宁姓有以济南为其郡望堂号的。当然,这一时期的宁姓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有避乱南迁进入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者,就连祖国西南端的广西也有了宁姓人家的足迹。
隋唐两代,宁姓名人再次多见于史册,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沉顿的局面,使宁姓发展呈现新局面。两宋以后,宁姓人南迁者渐渐多起来,并逐渐播迁于广东、福建。
明初,山西宁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河北、京津等地之宁姓进入山海关以北繁衍生息,并有四川、广西之宁姓入迁云贵。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宁姓填四川。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河北、河南之宁姓随闯关东的风潮进入辽宁、吉林等地,并有闽粤沿海之宁姓入居台湾,山西之宁姓入迁内蒙,陕西之宁姓进入甘肃。
如今,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之宁姓约占全国汉族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据《姓纂》记载:“卫康叔之后,至卫成公生季亹,食采于宁,以邑为氏。”望出齐郡。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今在山东省淄博市。
“齐郡堂”、“达孝堂”、“笃亲堂”、“成德堂”等。
堂号:“济南”、“宽廉”、“解衣”等。
1、宁戚:春秋卫惠公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2、宁悌原: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钦江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钦江县。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
3、宁成:西汉酷吏。南阳郡穰县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陂田千余顷,役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
4、宁完我:字公甫,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清朝初期大臣。后金天命年间,投降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号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
5、宁喜:又称宁子、宁氏。谥悼子,宁惠子(姬姓,名殖)之子。春秋时期卫国卿大夫。卫献公三十~三十一年(公元前547~前546)在卫国任卿大夫。
上一篇:鄂温克族李姓起源是什么
下一篇:古代王姓起源哪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