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蔡柯辛姓起源在哪,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蔡柯辛姓起源在哪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路史》所载,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
源流二:出自莘姓。由莘(Shēn 音伸)氏所改。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
源流三: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后裔。
源流四:出自赐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源流五:出自他族有辛姓或他族改辛姓汉化改辛姓。清时满洲人有辛姓,世居锦州; 甘肃碾伯(今青海省乐都)县土司其孙姓辛,名庄奴;高丽有辛姓。今满族、土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即今陕西合阳地区),古人惯以地为氏,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为辛姓,称辛氏。夏传至桀时灭亡。
商朝时期,辛氏族人于史书鲜见,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时受封于长子(今山西长子),其子孙遂开始在山西落籍。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辛俞、辛寥,周王朝国都(今河南洛阳)有辛有,鲁国有辛栎,表明辛氏族人在此际已播迁于今河南、山东境内。
两汉之际,辛氏族人在陇西(今甘肃临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别是辛庆忌家族世代显贵,更为后世辛氏陇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际还有赵人(今河北)辛垣平。由此可知,辛氏族人已经遍布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陇西繁衍的辛氏已经族大人众,枝繁叶茂,而且高官不断,数量众多,辛氏陇西郡望已经形成。另外,在雁门一带的辛氏族人形成了辛氏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门郡。此际,由于陇西郡望的带动,辛氏族人在今甘肃兰州也形成大的聚落。另外,辛普明由河南徙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当为辛氏族人入迁江南第一人。
隋唐时期,陇西仍是辛氏族人主要繁衍之地,并出现了辛氏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辛茂将。
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在今陕、晋、豫、冀、鲁等地辛氏族人发展迅速,尤其在今山东境内,辛氏族人繁衍的尤为兴盛。随着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现了更多的辛氏人家,并且已有辛氏族人入闽。
元朝时期,有辛氏族人迁居新疆。
明朝初期,山西辛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以后,辛氏在中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辛氏繁衍最胜。
清朝康乾年间以后,河南、河北、山东之辛氏族人闯关东者甚众,其中山东辛氏为中坚力量。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中东部的洮河流域、渭河中上游、西汉水流域,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临夏州一带。汉承秦制,三国时期曹魏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双贞堂:晋朝辛勉,博学,有贞国之操。官侍中,跟着皇帝到了平阳。刘聪以毒酒逼其叛晋归刘。辛勉坚决拒绝。刘聪佩服他的贞节,给他筑了房子,按月给他送米送酒。晋人辛恭靖,从小有肚量,有才干,后为河南太守。羌姚兴攻陷河南,辛恭靖被俘,严辞拒绝羌姚兴封官后被囚禁三年,后越狱到晋国,晋帝表彰了他的节操,拜他为咨议参军。
环州堂:明朝的时候,辛野开始做儒学的训导,后来升任为枣阳县知县。他作官体贴百姓,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的爱戴,被认为是好官。著有《环州集》。
枣强堂:同环州堂。
孝友堂:明朝时期无锡人辛铭,字敬斋,其后人所建堂号。
永思堂:福建潮州辛氏族人所建堂号。
辛甲,西周开国大史。原事商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奈投周。由召公奭推荐,任周大史,受封于长子。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散文家,祖籍宋国(今河南省),代表作品为《文子》。
辛胜,秦国将军。秦王政二十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派大将王翦、辛胜攻燕,于易水之西大破燕军。
辛追(前3世纪—前186年),辛胜之女,因与后称南越王赵陀之关系,为护家族之利,辛追嫁西汉长沙相利苍助其抗赵陀,育有一子利豨,是长沙市马王堆1号墓主人。
辛延年,公元前220年生,著名秦汉诗人。作品存《羽林郎》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
辛武贤,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著名汉朝大臣。曾任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破羌将军。
辛庆忌(?—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汉将领。
辛毗(?—235),字佐治,本居陇西(今甘肃临洮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颍川阳翟。三国时魏国谋士。
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今甘肃境)人。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辛公义,又名辛亚,隋代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凭功劳被授予宣纳中士的官职,征讨动乱,升迁为扫寇将军。
辛茂将,陇西狄道人,曾任唐高宗宰相。历任大理少卿、中书侍郎、侍中等职。
辛云京(713—768),唐代将领,陇右道金城(今甘肃兰州)人。
辛京杲(?—784),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辛云京从弟,唐朝将领。
辛秘(757—820),子藏之,陇西(今甘肃境)人。元和初,历任湖州刺史、河东行军司马、汝州刺史。九年,征拜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选为河南尹。十二年,拜检校工部尚书,代郗士美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昭义军节度、泽潞磁洺邢等州观察使。久历重任,无丰财厚产,为时所称。
辛君昌,陇西狄道人,唐代官吏。初为邛州刺史,后历任任润州刺史、魏州刺史。
辛仲甫(927—1000),字之翰,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人,宋初大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彦博。山西平遥人,明代官吏。洪武中由岁贡入太学,擢监察御史、佥都御史,调山东浙江按察使。永乐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
辛应乾(1521—1593)原名子厚,字伯符,号顺庵,山东省安丘人,明中期大臣。
辛自修,开封府襄城(今属河南省)人,明代官吏。
辛可选,号乡屏,坊子区眉村乡北眉村人。曾任本村庄田董事,得百姓信赖。辛可选晚年从商,曾在济南设“福德栈”商号,在潍城设“福德昌”商号。
辛树帜(1894—977),字先济,农业教育家、生物学家和农史学家。
上一篇:沧州孙姓起源与来历(介绍)
下一篇:毕姓的起源及始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