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姓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姓氏之一,百家姓中排列第三十六位。早在唐、宋时期撰写的百家姓氏一书中,喻姓就收入其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喻姓的来源和历史,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喻姓的来源和历史
喻的本义是告知,意同谕。它作为一个姓氏出现于西汉时期,由姬姓演变而成。
其一,喻姓出自姬姓。西周时,周宣王之弟姬友封于郑,后立族为喻氏,历秦、汉。至汉景帝时,为避皇权使喻之字讳,改喻为谕,谕猛后裔又恢复为喻,所以喻姓始袓为喻猛。姬姓喻氏的历史有1800多年。
其二,出自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俞的后代相传姓俞。宋建炎年间,俞氏一族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宋高宗赵构喜欢他“佯佯知喻”,就赐姓为喻,后裔称喻氏,至今收集的全国喻氏谱书上并未记载,该支随历史的长河,融入喻猛一支。
喻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十分罕见。西汉惠帝时,吕后侄子吕佗(一作吕他)封俞侯,其后改姓喻。晋朝曲阜令喻归本姓谕。当今西南地区的水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有此姓,主要由中原汉族喻姓外流形成。
谕猛。
各支始祖
喻蕃衍:喻氏自东汉苍梧太守孟始,后子孙蕃衍,播迁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高安、上高、新昌、新喻、安义、彭泽、馀干、玉山等县。是为江西喻氏始祖。
喻启元、喻良荣、喻 钸:喻启元于南宋建炎间自湖北江夏徙浙江桐庐;四传至良荣,淳熙间迁居会稽王城;良荣曾孙钸、结兄弟,始迁剡北之喻湾。是为剡北喻氏始祖。
喻大武:北宋熙宁间,大武由南昌迁萍乡,十数传至贵甫,明景仄四年再迁邑之遵化乡清溪一甲。是为清溪-甲喻氏始迁祖。
喻 韬、喻子西、喻子惠:喻韬在北宋建隆间由浙江钱塘迁湖南宁乡之南村,其孙子西、子惠分居邑之龙牟、南岸,遂分为两大支。十六世时幼派再分为山坑、周田、香山等支。是为宁邑喻氏始祖。
喻原桢:明初迁居浏阳杨林。是为湖南浏阳杨林喻氏始迁祖。
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来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四位,人口约六十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3%左右。喻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郑国贵族的后裔。
发展和演变:东汉时期,苍梧太守谕猛改“谕”为“喻”姓。到了,东晋时期,喻猛的后裔谕归,也改姓“喻”姓,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谕姓,到了晋代,全都改成了“喻”姓。据《姓苑》载,南宋建炎进士俞樗,就是俞柎的十六世孙。博学多才,又有误解人之目,皇帝因而赐为喻。谓其晓喻一切。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在宋朝时候,宋朝人俞樗,进士出身,多才多艺,是梁俞药的后代。被皇帝赐姓为喻。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喻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东(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江夏(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王族,因此,喻姓世称河东王,江夏王,南昌王。
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苍梧郡:汉朝时期置苍梧郡,治所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其时辖地兼有湘、粤各一部。南北朝时期仅辖今梧州一带。隋朝时期改为封州。唐朝时期改为梧州,而后一直沿用至今。
南昌郡:亦称南昌府,汉朝时期豫章郡治。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三国时期的曹魏、孙吴各置江夏郡:吴国孙权在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庐陵三地设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湖北云梦西南部)。西晋灭吴后,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严陵郡:唐朝的严州治所在今桐庐西北,严州以严子陵居此而得名严陵郡。宋朝时期以睦州为严州,治所在建德(今浙江建德)。明、清两朝为严州府。民国时期的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浙江建德。
钱塘郡: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钱溏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钱溏郡置为杭州,移治到钱唐(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浙江省杭州市)。唐朝时期将“溏”改加“土”偏傍为钱塘。民国时期,钱塘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江夏堂:以望立堂。
苍梧堂:以望立堂。
南昌堂:以望立堂。
严陵堂:以望立堂。
钱塘堂:以望立堂。
河东堂:以望立堂。
安州堂:以望立堂。
遗仁堂:出自汉朝喻猛的传说。喻猛,字骄孙,和帝时为苍梧太守,以清白为治,皇家褒奖,百姓爱戴。被人称为交趾遗仁,梧守之流风可尚。后来喻氏家人就以“遗仁”为堂号来怀念此人。